为什么很多人大设计会一条路走到黑

那又得经过一年的漫长等待,又得花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又得忍受考场上6h长时间的煎熬。想想就觉得,太难了。。。

好在: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注大设计考试,为什么很多人会一条路走到黑,以及如何改变总是一条路走到黑的的行为惯性。

01错了而不自知

有一部分考生,没能通过考试,原因是:缺乏考点意识,自身基础知识储备不够。不清楚功能关系图和面积表,对解题的暗示作用;对泡泡要关门、泡泡不爆炸、不同流线避免交叉、图纸的完成度要求等,这些基础性知识掌握不足,导致考试时,无意识地犯错。

学习要点:

1.弄清楚大设计是在考什么;大设计考试考核的首要内容是:对任务书的解读能力——从给定的有限信息中,推导出正确空间构成的能力。

2.任务书的文字、数字、图形等表达的含义;分析历年真题的任务书和参考答案,思考:a. 功能关系图和面积表与分区定位有什么关系?b. 题目的要求,如:分区明确、相对独立、流线避免交叉、流线便捷,这些文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何组织空间构成才能满足这些要求?

3.掌握图纸表达的完成度要求。
1.参考实际工作中,方案报批阶段的图纸深度要求;2.按照题目中的设计要求和制图要求,逐点表达。

02 自己给自己加戏

有一部分考生给我看复盘图,起初,他们对自己的平面布置,都能给出十分完美的的解释。在我的几个灵魂拷问之后,都好懊恼自己给自己加戏了。

订正要点:任务书是惟一的、正确的剧本。任务书没提的要求,不要自己硬加。你是演员,不是导演,也不是可以现场改剧本的大咖。

例如:17年的旅馆扩建真题中,辅助部分的设计要求里,提到:“垃圾通过走道运至垃圾间,不得穿越其他房间。”并没有要求洁污分流与专用走道。

有不少同学潜意识给自己加戏,想要实现洁污分流,非要做出一条垃圾专用走道,但是又布置不出来,就一直卡在这里。焦头乱额,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稳定的情绪。

所以,当你在考场上,在某个节点卡住时,可以再仔细认真地阅读一下任务书,再理一理思路。

03 不愿放弃错误,坚决不改

有些考生,因为基础不扎实,平时工作中,比较少接触到公建平面设计,加上考前缺乏必要的系统性练习,对时间节点把控的不好。

这类考生,平时练习时,过于注重结果:是不是在规定时间内画完了,是不是按时上传作业了。

一旦陷入:为了画完而画完这个深深的执念中,就会轻易地把我们上课讲的:解题过程要反复检查、平面布置要体现建筑学印记等这些应试要点,全部抛在脑后。舍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检查、去优化的结果,只有一个:画是画完了,但考试也挂了。

消极的思维定势,容易僵化思维,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怎么走出消极的思维定势的怪圈呢?

1.经过系统训练,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解题套路;
在考场上,舍不得花时间好好调整方案、只顾着往前画的主要原因,源自内心的不自信。平时的真题练习和作业订正相当于考场答题的提前排练。

练习和订正时,应该根据我们上课讲的审题要点和应试技巧,运用客观逻辑思维,在知道自己错的情况下,勇于否定自己,对方案进行不断推敲和演变。

2.练习时注重思考的深度;

对于那些,希望今年必过大设计的同学,我们一直以80分的要求在激励他们。

私塾班的第一次作业是重做旅馆真题。

在讲评和订正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摒弃之前那种差不多就可以了的心态。

对任务书进行精细化解读,作业完成后,队员之间互评,互相提修改建议。订正的成果,满足泡泡图所有的线面要求,主负空间同时满足空间齐整平直的要求。

在每次练习的时候,对真题进行深度地思考和分析总结,提高思维的敏捷度,考场上自然能不慌乱、有逻辑地推演出满足题目要求的答案。

04 深陷工作实例的泥潭

我们土注班里,有很多小伙伴特别优秀,在知名设计公司担任方案主创,甚至更高的职位,设计作品蛮经常获奖,但是数次过不了一注大设计。

在厦门线下班的小组评图环节,我们发现了这一部分人通不过考试的原因是:答题时,思维受限于平时工作中处理问题的模式。

当我们在讨论一级泡泡、二级泡泡分区独立,要关门,避免泡泡爆炸时,他们一直争辩:实际工作中,为了让空间更开敞,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等原因,甲方不同意设置那么多道门,不同意出现双走道等空间组合模式。

可是,考试毕竟有考试的特殊要求和套路。工作实例仅仅是设计类型的一部分。

考场上,要遵循:满足任务书的要求这个游戏规则。

总结:

大设计考试,一条路走到黑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对考试考点、对解题套路的不熟悉。

想要通过考试,不但要花时间和精力走心复习,还有注重复习的方式:

1.多问为什么。

在练真题时,当出现自己的布局与大部队不同的时候,要多思考为什么。而不是简单的背参考答案。要做到,每走一步,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交流,沟通。

与小伙伴们组成战队,互相评图。这样可以互相帮助理清思路,同时,反复辩论,加深了对考点的印象,更容易掌握住考试的套路。

3.检查、检查、检查。

几乎没有人能一下子就布置出满足题目要求的平面。所以,在整个解题过程中,不断的检查能把自己从错误的道路上拉回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