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过三图和结构的女孩经验

两年过一注

我曾经也是北漂,漂了6年,漂到家。这6年的足够我受用一辈子。茶艺师,瑜伽教练,心灵成长指导师,摆地摊卖手工,很多体验。目的是跳脱这份职业,无奈,因缘未了。原来跟一注还有这等缘分。

我回到老家,再次被这份职业接纳。17年,我33岁那年,决定考个二注,试试水。既然做了决定就要付出,早上七点到单位,中午二个小时,晚上二个小时,方案只是将资料集成里的所有类型的建筑基本型分区画小草,这就去考场了。结果还不错,剩下经济。

这无疑是动力。第二年我怀孕8个月去考经济,长了四分,有进步。回来分析了原因,经济复习的挺好的,书都看两三遍了。但是我忽视了常用的规范。

产假修整至2018年11月中旬,我再次回归工作,买书,找资料,开始和同事一起备考一注。这个时间是从19年1月初开始,制定周表,按照每天学习的时间,统计得到的彩旗颜色。一个小时,二个小时,三个小时……早上六点起床去单位两个小时,中午二个小时,晚上12点睡觉。坚持了近四个月。工作很忙,偷偷的在众智上看规范,把课本后面的建筑规范全部整理一遍。建筑史找了两个学校考研资料。在工作中偷时间学习,别人午休,我看书,别人玩游戏,我听视频。19年我报的一注知识题(除结构外,没报名)全过。画图题全挂。二注拿证。

19年8月下旬成绩出来后,我和考友就开了一注备考誓师大会,制定复习计划,三个人有一个人没有坚持下来。也是从那天起,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跟同事瞎转悠,交流也少了。报了苹果的场地班,从9月份就开始学习了。20年正月初,我微信递交了辞职申请,安心在家备考。考试时间迟迟不宣布,我有些焦虑了。

直到三月份,听到推迟的消息。我打算准备方案,山水是我在学习场地的时候客串的一个老师。对他呢,印象也不是很好,说话很不客气,曾经说我场地是幼儿园水平。但是,我愿意相信直觉。药并非都是甜的管用。这期间,我也在学习其他班的方案课。我做了笔记,但是道理懂,依旧不会画。本着钱花到位,精力用到位的原则,我报了山水的真题班(内容充实包罗万象不是有些培训老师故意分好多班),才有了方案套路,境口区边格形流间,三分九宫气泡填空,流线生空间,一条大河波浪宽等。这是学方案以来,第一次拿笔画。这个开始太难了,一个星期画一个,至少画二遍,还偷偷看标答,还有做个好看的PPT,增加艺术修养。等到老师评图。个人感觉,评图是关键,如果不评图,还不如买个盗版看。评图是语音视频实施互动点评(文字评图信息量太少,即使改了有些地方你也不懂,很多地方也看不明白),认真详细,这图重画~~~下周改作业,还要完成下个作业。等到真题画完的时候,我才摸索出点门道。才建构起方案的思维模式。

五月多了,我更焦虑了,考试的消息迟迟不发,白音的视频课件,从去年9月就开始听,我有些惰性了,恐怕要坚持不住了。。

山水真题练完之后,可以说真题都背下来了,自己还会总结了。可是我又心虚了,拿到别的题还会么?为了安全起见,我又报了模拟题班。用模拟题检验学到的套路方法,我画出的方案大部分都被老师认可,信心十足了。

9月,我用山水经的套路,去参加某线下的模考班,两门都及格,一门属于误伤,提前半小时到四十分钟交卷。用实践检验了一把。

练到9月,我都练到不想看,心里有些浮躁,经常跟山水聊天,每次聊天,都是我学习的升华,都将原理给我再唠叨一遍。考场提前10分钟画完。

这内容已经够多了,八月剑雨的场地模考开始了,每周一考。复习的更加有节奏感。

早上六点半出门,早读一个小时结构。中午吃完饭马上画场地。晚上继续画场地。隔天晚上学技术。跟个陀螺一样。总算我坚持下来。

考场属于正常发挥。考试的餐食安排,吃水饺。不吃挂面,不吃烙饼,不吃圆的东西。有点迷信啊。

考完后,就是祈祷。吸引力法则,这书估计大家都看过,按照那个要求去做,就会心想事成。告诉判卷老师,我要过。每天憧憬着考过喜极而泣的场景。

成绩下来后,我心里还是很平静的,那一夜,我失眠了,不为别的,就是感动自己。初识山水时,他问我,为什么叫超静定?我是这么说的。力学模型有静定和超静定,静定是结构稳定的最低标准是60分。超静定比静定更稳定,就如我们做事,十分做事,要拿出百分的准备。

令人欢喜的是,我和我的考友一起上岸。在此,感恩那些帮助我,爱我的人。希望屏幕前的你早日上岸!拥有更多的选择。

关于场地综合和方案设计的思考

场地设计是性价比高的利用场地,将不同功能的建筑合理的落入,组织交通,布置广场和绿化,创造舒适便捷的生活。方案设计是将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房间,通过交通、流线,组织到建筑内。换种理解方式,方案设计是微观的场地设计。场地设计,是宏观的方案设计。

场地综合的近年考试纳入格网,给予我们很大的提醒。格网即是边界,是限制也是突破。从量形质上分析了场地。例如,保留树木或是河流,限定了区块的大小,从属性上布置学术性、居住疗养类环境级别要求高的功能。又如保留建筑的性质,以点为核心,同功能属性的向内延伸。就像手指要与手掌连接一样,通过手臂与躯干连接,这样看,场地又是个有机体。

场地与建筑设计怎么联系一起呢。翻看历年的标答,不难发现,入口广场是设计开始的地方。每个场地的设计都有广场,这是门面,是脸,是大数据下识别本性的二维码。再看一下建筑,从属于场地,又将场地的质从外到内深入。最先找到的是入口,是脸。广场与门厅,在设计中的意义近乎相同,识别、分流。

锁定场地设计,与主广场相连的区块有主建筑,辅助建筑,道路,绿化,停车。主入口对应主广场,主广场对应主建筑,辅助建筑周边布置,形成强核、强轴。方案设计也是一样,门厅分流,联系主要房间,次要房间,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庭院等。这两组流线展开的原则,简单不绕,最近,少穿插,是很相似的设计手法。

看一下场地与建筑的布局。第一,场地中主要建筑使用的频率最高,也是城市面貌的贡献者,肯定是显眼,方便的,最快的到达。单体中,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等,都是流线最短,布置在主要展示面上。做不到江南园林的水平,若是复杂的流线容易产生疲劳,失去兴致。若是办公类、司法类,繁琐的到达还会引起焦虑。第二,各区自成一体。任何建筑都可以分为服务与被服务。服务属于后勤服务于办公,被服务是对公众开房区域。再详细分,是外中内。外,公众流线。中,交汇流线,公众和内部人员都能到的区域。内,办公后勤,不对外。分区的根源是有序的组织流线,不迷路。看场地的分区,如学校,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各区由道路连接。看建筑的分区,如图书馆,阅览区,书库区,技术办公区。各区由走廊,楼电梯,厅联系。设计手法是可以同理的,本质是一样的。

再看一下,场地、建筑中出现的单体与泡图。场地考试中给出的是数栋建筑,应试者把这些建筑填入格网中。方案考试是给出气泡图,将气泡图放在建筑中。都是填空题。场地格网是对体块量形质的限定,打包同类,从功能入手填。建筑的气泡图分区图,就好比一个个不同的区块按照联系,填入格网中,区块的量形质就看面积表的详述。解题的思路又是同理可证。

场地、建筑中,那些特殊的形与房。在场地中,大方块,多边形是构图中的异类,都作为街角,被置于边缘。与方案中的报告厅,多功能厅的地位差不多。放在边上,联系入口,独立使用,美化构图。场地中的宿舍、科研,教学楼,工艺室,病房楼爱出现三个的布置。因为三个会形成韵律感。再多放,场地的卷子放不下。三个的布置形态可以是L,三。不会出现一。因为一没有韵律感。再看方案的房间设计。阅览室三个,展厅三个,会议室三个。但凡大房间设计,多半会是三个。布局是并排布置,展示面,充分利用开间,进深可调。总不能留个胡同去参观。

场地与方案设计的宗旨就是让更多公民参与到社会公共活动中去,为人服务。从各个角度,渗透,表达建筑的格局与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