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学,真的可能就是差了点运气

尽管经历过很多次大设计的实战失败,但只有今年才真正体会到深深挫败!只因,2021大设计,我的确认真拼搏!

2013年的大超市,是第一次有资格参加一注考试;跨专业,全裸的心态,加上实际工作完全没接触过民建建筑设计,考场内方案都没有整出来,多少是被当年题目吓怕了。

再之后,就没敢动要考一注的心思;总觉得大设计,是我迈不过的坎。或者准确的说,3门作图考试,是我迈不过的坎——做事慢条斯理+心态慌慌张张,要在限定时间完成作图作答,难!难!难!

重新决心备战一注,是纯粹的执念:不甘心职业生涯总是被止步于民建建筑设计之外,希望通过考试鞭策自己向未知的领域迈步。2017年沉下心,重新从一线设计岗位重头学起!的确,想太多都是白搭,有些事情干了就完了。

起码知识题在工作实践“蹂躏”中,就“轻松”过了。以为技术作图会是9门中最后一门过的,很意外,2019年把剖面题练到肌肉记忆之后,不明就里地被过了。场地作图的备考,也是挺心酸的:2019年也狂练了所有真题,本着必过的心,最后没过;2020把2019练过的所有练习,重新总结梳理了一遍,然后针对自己手速慢的弱点,突击了自己一套的画图步骤,感谢上帝之手,2020年让我飘过了……

啰嗦一堆跟大设计不相干的,只是想铺垫,大设计被剩下,或许是被动选择,也或许是主动选择——2017年决心备考一注,但一直没有认真对待过大设计!

2017年是裸考,压根没练习过,方案出来之后根本不够时间正图,毛手毛脚只上板画完一层平面和一部分的二层;考完也没有复盘。

2018年大设计继续裸考,这一年直接考懵了:题目没读懂;方案没整明白,整了一个西出站东候厅的布局;但依然考完没有复盘。老实讲,那时候压根不知道什么叫复盘。

2019年,意识到继续裸考肯定没结果,就开始老老实实地收集相关信息了。然后乱打乱撞进了备考群,看到各路高手大侠在里面分享各自考过没考过的经验呀心得呀,自己模仿着琢磨些了所谓自己的心得;也买了些D版听了些所谓套路,练了几套真题的正图上板。

电影院自以为摸到门道了,4点半方案敲定的那刻,以为自己当年能过了,结果还是正图手速太慢,毫无章法,毛手毛脚只画完了一层和一部分的二层。大设计总是画不完,就真真正正成了我的心魔。2019年考完之后,痛定思痛,很清晰必须正面淋漓的鲜血;通过D版的资料,了解到消防电梯,正式报了C学号。

虽说痛定思痛,或许之前付出不够多,痛得不够深;又或许心理上还未认可自己的能力,还没有必过的心态,现在回想,2020的大设计备考,的确还是不充分,甚至可以用慌乱来总结。历年真题虽然是实战了一遍,上板速度明显加快了;但真题之后没有好好逐一复盘,脑海依然是一堆浆糊。课没有完全跟完,稀稀拉拉跟完了基础理论,大概了解串联并联子母空间自下而上拼图思维同步思维……一个学期跟下来,很多没接触过的新概念,重新洗脑式的读题和房间穷举法,一度怀疑人生……作业只勉强跟了部分前面的小练习,后面大模拟题没有练多少,线下班也顾不上参加……忙着家庭工作的同时混沌备考,2020年依然凉凉:唯一安慰的是考场上一直不放弃,一直鼓励自己要画完平面图,最终最后1小时多画完了2层平面,而且完成度还比较高,大设计终于有机会被评分了。

2020考试结束,立马报了D学号,这次必须认真,暗暗下了必过的决心,专心备战被剩下的一门。这几年的备考,家人终于被“感动”,终于默许我之前的努力,悄然帮忙分担一些家务,让我多点精力备考。备考经历,真切顿悟:要想改变现实,只有改变自己的决心+行动!如果不是因为备考一注,估计一辈子都弄不懂什么叫考试,也弄不懂考试背后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