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一注真题︱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

地下人防平战结合区,谁管理?谁受益?(2017-20)
  • 人防办管理,人防办收益
  • 人防办管理,投资者收益
  • 投资者管理,人防办收益
  • 投资者管理,投资者收益

试题注解:D
根据1997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五条规定:“人民防空工程平时由投资者使用管理,收益归投资者所有。”故本题选D

下列选项中,关于投资估算步骤,说法错误的是:(20107-01)
  • 投资估算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
  • 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 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
  •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 项目实际投资额不得突破批准的投资估算额

试题注解:D
投资估算是指在建设项目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已有的资料,运用一定方法和手段,对建设项目全部投资费用进行的预测和估算。
1﹑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是多方案比选,优化设计,合理确定项目投资的基础。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并对项目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从经济上判断项目是否应列入投资计划。
2﹑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正确评价建设项目投资合理性,分析投资效益,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基础。当可行性研究报告被批准之后,其投资估算额就作为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随意突破。
3﹑项目投资估算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它为设计提供了经济依据和投资限额,设计概算不得突破批准的投资估算额。投资估算一经确定,即成为限额设计的依据,用以对各设计专业实行投资切块分配,作为控制和指导设计的尺度或标准;
4﹑项目投资估算是进行工程设计招标,优选设计方案的依据。
5﹑项目投资估算可作为项目资金筹措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建设单位可根据批准的投资估算额进行资金筹措向银行申请贷款。

实际投资额影响因素很多,选项D不可突破不准确,只是不得随意突破。

下列设计前期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中,不包括的内容是:(2017-02)
  • 市政规划条件
  • 项目环境评价报告
  • 建设方对建筑体型、立面等形象艺术方面的要求
  • 当地施工队伍的技术、装备状况

试题注解:C
C属于建筑设计开始后需要的资料。

下列测量项目中,不属于规划监督测量的是:(2017-19)
  • 拔地测量
  • 放线测量
  • 土0 验线测量
  • 验收测量

试题注解:A
《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
9.3.1 规划监督测量应包括建设工程的放线测量或灰线验线测量、±0层验线测量和验收测量。

下列不符合城镇老年人设施选址要求的是:(2017-03)
  • 直靠近居住人口集中的地区布局
  • 直靠近城市快速干道
  • 靠近医疗设施
  • 选址良好基础设施的地段

试题注解:B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 JGJ450-2018》
4.1.1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基地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稳定、不受洪涝灾害威胁、日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段。
4.1.2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基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方便的地段。
4.1.3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基地应远离污染源、噪声源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运的区域。

当场地勘察资料缺乏、建筑平面位置未定,或场地面积较大、为高层建筑群时,关于勘察阶段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2017-06)
  • 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阶段
  • 参考周边勘察资料和详细勘察两阶段
  • 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阶段
  • 合并为详细勘察一阶段

试题注解:A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
4.1.2 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选择场址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
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4.1.3 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
2 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
3 当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
4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地时,应进行比选分析。

【条文说明】
4.1.2 本规范规定勘察工作宜分阶段进行,这是根据我国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数十年勘察工作的经验规定的。勘察是一种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总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自然的认识总是由粗而细,由浅而深,不可能一步到位。况且,各设计阶段对勘察成果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分阶段勘察的原则必须坚持。但是,也应注意到,各行业设计阶段的划分不完全一致,工程的规模和要求各不相同,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差别很大,要求每个工程都分阶段勘察,是不实际也是不必要的。勘察单位应根据任务要求进行相应阶段的勘察工作。
岩土工程既然要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当然应当根据任务要求,承担后期的服务工作,协助解决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在城市和工业区,一般已经积累了大量工程勘察资料。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时,可以直接进行详勘。但对于高层建筑和其他重要工程,在短时间内不易查明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并作出明确的评价,故仍宜分阶段进行。

根据综合医院选址要求,某综合医院选址中较为适宜的地块是:(2017-07)
  • A
  • B
  • C
  • D

试题注解:C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51039-2014》
4.1.2 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交通方便,宜面临2条城市道路;
2 宜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3 环境宜安静,应远离污染源;
4 地形宜力求规整,适宜医院功能布局;
5 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并应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6 不应临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7 不应污染、影响城市的其他区域。

下列建筑类型中,不可在城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上建造的是:(2017-08)
  • 博物馆
  • 会展中心
  • 美术馆
  • 剧院

试题注解:D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
3.3.2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剧院属于商业

不符合城市建成区汽车加油、加气站选址和总图布置的下列阐述中,哪项是错误的?(2017-09)
  • 宜靠近城市道路
  • 不宜建在城市主干道交叉路口
  • 一级加油、加气站可建在城市建成区内
  • 一级无油气回收系统的埋地油罐距地铁出入口问距50m

试题注解:C
《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12(2014)》
4.0.2 在城市建成区不宜建一级加油站、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CNG加气母站。在城市中心区不应建一级加油站、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CNG加气母站。
4.0.3 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油加气站,宜靠近城市道路,但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
4.0.4 加油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汽油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不应小于表4.0.4的规定。

镇规划需要扩大建设用地规模时,最适合选用的土地是:(2017-15)
  • 薄地
  • 天然林地
  • 地下采空区
  • 荒漠中的绿洲

试题注解:A
薄地是贫瘠的土地。
林地、绿洲都不能开发,地下采空区有安全隐患。

下列地形地貌中,属于”由河流间歇性下蚀或堆积作用而形成的沿河岸分布的不受洪水淹没的台阶”的是:(2017-05)
  • 喀斯特地貌
  • 河谷阶地
  • 堰塞湖
  • 冲积扇

试题注解:B
喀斯特地貌:(英语: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河谷阶地:就是由于河床的下切作用而形成的阶地,大部分河流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河床是不断下切的,就会形成在河床与河的两岸形成类似阶梯状的阶地。 如5.12地震灾区中的北川县所在地形就为河谷阶地。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编制老年人设施规划时,老年人设施中养老院、老年公寓与老年人护理院配置的总床位数量计算依据是:(2017-23)
  • 城镇行政级别
  • 城镇人口数量
  • 人口数量
  • 建设地点

试题注解:B
《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 GB50437-2007(2018年版)》
3.1.2 老年人设施应按服务人口规模配置,并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策划最适宜的阶段是:(2017-10)
  • 方案设计阶段
  • 初步设计阶段
  • 施工图设计阶段
  • 施工图设计后的专项设计阶段

试题注解:A

下列工作程序中,不属于建筑策划程序的是:(2017-11)
  • 目标的确定
  • 外部和内部条件的调查
  • 空间构想和技术构思
  • 确定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

试题注解:A
一般建筑策划的程序包括:
1、目标确定
2、外部条件调查
3、内部条件调查
4、空间构想
5、技术构想
6、经济策划
7、报告拟定
没有确定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只是为进一步发展实现设计提供依据。

构成建筑基本空间的主要因素中,不包括:(2017-12)
  • 大小和形状适直的空间
  • 合适的自然采光条件
  • 建筑结构形式
  • 良好的朝向

试题注解:D
建筑空间是人们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它包括墙、地面、屋顶、门窗等围成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山峦、水面、街道、广场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间。朝向不是主要因素。

下列建筑类型中,属于允许与地上汽车库组合建造的是:(2017-14)
  • 医院医技楼
  • 幼儿园
  • 中学教学楼
  • 老年住宅

试题注解:A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
4.1.4 汽车库不应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中小学校的教学楼,病房楼等组合建造。当符合下列要求时,汽车库可设置在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中小学校的教学楼,病房楼等的地下部分:
1 汽车库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中小学校的教学楼,病房楼等建筑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楼板完全分隔;
2 汽车库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中小学校的教学楼,病房楼等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

关于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16)
  • 优先采用主动设计策略
  • ​​​​​​选用适直,集成技术
  • 选用高性能建筑产品和设备
  • 当实际条件不符合绿色建筑目标时,可采取调整、平衡和补充措施

试题注解:A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
4.2.4 绿色设计方案的确定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优先采用被动设计策略;
2 选用适宜、集成技术;
3 选用高性能建筑产品和设备;
4 当实际条件不符合绿色建筑目标时,可采取调整、平衡和补充措施。

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内容的是:(2017-17)
  • 与法律法规和政策及规范的符合性
  •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水平
  • 环保措施与达标排放
  • 环境影响预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试题注解:D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重点在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开始前,体现出环境影响评价的预防功能。决策后或开发建设活动开始,通过实施环境监测计划和持续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还在延续,不断验证其评价结论,并反馈给决策者和开发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其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为体现实施环评的这种作用,在环境影响评价的组织实施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理念,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科学、公正和实用,并应遵循以下基本技术原则:
1.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的特点相结合;
2.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
3.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
4.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
5.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
6.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7.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
8.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
9.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
10.正确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
11.选择适当的预测评价技术方法;
12.环境敏感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最小化;
13.替代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可行。

关于场地规划与设计时,对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进行调查与利用评估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18)
  • 利用地下水时,应对地下水系和形态进行评估,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污水渗漏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 利用地热能时,应对地下土壤分层、温度分布和渗透能力进行调查,评估地热能开采对邻近地下空间、地下动物、植物或生态环境的影响
  • 利用太阳能时,应对场地内太阳能资源等进行调查和评估
  • 利用风能时,应对场地和周边风力资源以及风能利用对场地景观的影响进行调查和评估

试题注解:D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
5.3.2 场地规划与设计时应对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进行调查与利用评估,确定合理利用方式,确保利用效率,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利用地下水时,应符合地下水资源利用规划,并应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许可;应对地下水系和形态进行评估,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污水渗漏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2 利用地热能时,应编制专项规划报当地有关部门批准,应对地下土壤分层、温度分布和渗透能力进行调查,评估地热能开采对邻近地下空间、地下动物、植物或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利用太阳能时,应对场地内太阳能资源等进行调查和评估;
4 利用风能时,应对场地和周边风力资源以及风能利用对场地声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和评估。

新建老年人住宅建筑适宜的建设规模是:(2017-22)
  • 小型
  • 中型
  • 大型
  • 特大型

试题注解:B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 JGJ450-2018》已经废止《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但是新规范没有对规模提出要求。

我国纬度低于25度地区居住区规划中,影响住宅建筑间距的主要因素是:(2017-24)
  • 消防、防灾
  • 日照
  • 通风、视线干扰
  • 管线敷设需要

试题注解:C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180-2018》新版本无此说法。
4.0.8 住宅建筑与相邻建、构筑物的间距应在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管线埋设、视觉卫生、防灾等要求的基础上统筹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老版本居住区规范中,条文说明有这一条
5.0.2 住宅建筑间距分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两个方面。凡泛称的住宅间距,系指正面间距。决定住宅建筑间距的因素很多,根据我国所处地理位置与气候状况,以及我国居住区规划实践,说明绝大多数地区只要满足日照要求,其它要求基本都能达到。仅少数地区如纬度低于25°的地区,则将通风、视线干扰等问题作为主要因素。因此,本规范确定住宅建筑间距,仍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管线埋设和避免视线干扰与空间环境等要求为原则,这符合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情况,也考虑了局部地区的其它制约因素。

下列指标中,不属于详细规划阶段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单项控制指标的是:(2017-25)
  • 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
  • 透水铺装率
  • 绿色屋顶率
  • 绿化覆盖率

试题注解:D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410》
根据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技术框架,各地应结合当地水文特点及建设水平,构建适宜并有效衔接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体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控制指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密度、绿地率、水域面积率等既有规划控制指标及土地利用布局、当地水文、水环境等条件合理确定,可选择单项或组合控制指标,有条件的城市(新区)可通过编制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雨水控制与利用专项规划,最终落实到用地条件或建设项目设计要点中,作为土地开发的约束条件。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及分解方法如表3-1所示。

中小学校主要教学用房层数限值是:(2017-26)
  • 中小学均4层
  • 中小学均5层
  • 小学3层,中学4层
  • 小学4层,中学5层

试题注解:D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
4.3.2 各类小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四层以上,各类中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五层以上。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中、小学规划设计采取的正确措施是:(2017-27)
  • 增加学校建筑面积
  • 提高建筑层数
  • 增加部分教学用房的建筑面积
  • 合理布局和利用地下空间

试题注解:D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
4.2.2 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应合理布局,合理确定容积率,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节约用地。
【条文说明】
4.2.2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学校建设中应该提高土地利用率。地下空间值得大力开发。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有其明显的困难,即:缺少天然采光、自然通风;需要防水或防潮;防火要求高;结构受地上建筑结构的限制;建安成本也较高。然而,光导技术和防水技术的日渐成熟。同时,下沉式花园的做法能更有效地使地下室获得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这些都有益于解决利用地下空间的困难。地下建筑建安成本虽高一些,但与节约的土地价值相比还是值得的,中小学校设计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在自然保护区拟建教学科研小型观测点,其最大可选区域是:(2017-28)
  • 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外围保护地带
  • 缓冲区、实验区、外围保护地带
  • 实验区、外围保护地带
  • 外围保护地带

试题注解:B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第十八条 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原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外围保护地带。

既满足规划意见书要求,又要增加建筑面积,较好的做法是:(2017-29)
  • 按开发商要求,增加建筑面积
  • 等待重新申报规划设计条件,修改设计
  • 设计局部不计建筑面积的空间,给使用者创造有改造或可利用空间的条件
  • 将属于用地范围内的部分建筑空间为城市永久性、无条件提供公众使用

试题注解:B

下列建筑类型中,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3 小时日照的是:(2017-30)
  • 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
  • 医院的病房
  • 中、小学的教室
  • 老年人住宅的起居室

试题注解:A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5.1.3 建筑日照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该日照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有关规定;
2 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
3 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3h的日照标准;
4 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

可行性研究阶段、生产经营单位不需要进行安全生产预评价的建设项目是:(2017-31)
  •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
  • 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
  • 金属冶炼建设项目
  • 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建设项目

试题注解:D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2010年12月1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6号公布,根据2015年4月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7号修正)
第七条 下列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安全预评价:
(一)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
(二)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下同)的建设项目;
(三)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
(四)金属冶炼建设项目;
(五)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化工建设项目(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的除外,下同);
(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建设项目

从下列哪个设计阶段起,对于涉及消防的相关专业,其设计说明应有建筑消防设计专篇内容?(2017-32)
  • 设计前期阶段
  • 方案设计阶段
  • 初步设计阶段
  • 施工图阶段

试题注解:B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
2.2.3 建筑设计说明。
1 建筑方案的设计构思和特点;
2 建筑与城市空间关系、建筑群体和单体的空间处理、平面和剖面关系、立面造型和环境营造、环境分析(如日照、通风、采光)、及立面主要材质色彩等;
3 建筑的功能布局和内部交通组织,包括各种出入口,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垂直交通运输设施的布置;
4 建筑防火设计,包括总体消防、建筑单体的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设计原则;
5 无障碍设计简要说明;
6 当建筑在声学、建筑光学、建筑安全防护与维护、电磁波屏蔽以及人防地下室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时,应作相应说明;
7 建筑节能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2)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分区及建筑分类;
3)概述建筑节能设计及围护结构节能措施。
8 当项目按绿色建筑要求建设时,应有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2)项目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和定位;
3)概述绿色设计的主要策略。
9 当项目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建设时,应有装配式建筑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2)项目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目标和定位;
3)概述装配式建筑设计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于住宅小区垃圾收集设施设置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33)
  • 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m
  • 每个收集点最少设置1 个垃圾桶
  • 每天20t 及以下规模收集站的建筑外墙与相邻建筑距离不应小于8m
  • 采用人力收集的垃圾站,服务半径宜为400m 以内

试题注解:B
《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 CJJ179-2012》
3.2.4 收集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收集点位置应固定,应方便居民投放垃圾,并应便于垃圾清运。人行道内侧或外侧可设置港湾式收集点。
2 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m。
3 收集点应根据垃圾量设置收集箱或垃圾桶。每个收集点宜设2~10个垃圾桶。塑料垃圾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塑料垃圾桶通用技术条件》CJ/T 280的要求。
4 分类垃圾收集点应根据分类收集要求设置垃圾桶,垃圾桶的色彩标志及分类标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 19095的要求。
3.2.5 收集站服务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人力收集,服务半径宜为0.4km以内,最大不超过1km。
2 采用小型机动车收集,服务半径不应超过2km。
4.1.3 收集站的用地指标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关于住宅使用与维护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34)
  • 工程应经过验收、备案并具备使用条件方可交付使用
  • 建设单位应将完整的物业档案移交物业管理企业
  • 用户不得擅自改动承重结构、使用功能和建筑外观
  • 住宅区按规划建设的公共建筑,建设单位可以改变其用途

试题注解:D
《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
11.0.1 住宅应满足下列条件,方可交付用户使用:
1 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确认合格;取得当地规划、消防、人防等有关部门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在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2 小区道路畅通,已具备接通水、电、燃气、暖气的条件。
11.0.2 住宅应推行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建设单位应在住宅交付使用时,将完整的物业档案移交给物业管理企业,内容包括:
1 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配套设施和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以及相关的其他竣工验收资料;
2 设施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技术资料;
3 工程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
4 物业管理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物业管理企业在服务合同终止时,应将物业档案移交给业主委员会。
11.0.4 用户应正确使用住宅内电气、燃气、给水排水等设施,不得在楼面上堆放影响楼盖安全的重物,严禁未经设计确认和有关部门批准擅自改动承重结构、主要使用功能或建筑外观,不得拆改水、暖、电、燃气、通信等配套设施。
11.0.6 住宅和居住区内按照规划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不得擅自改变其用途。

关于建设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2017-35)
  • 建设周期包括筹备周期、设计周期、建设周期
  • 筹备周期包括项目设想阶段、项目初选阶段、项目准备阶段、项目评估阶段
  • 建设周期包括项目实施阶段、项目投产经营阶段、项目评估总结阶段
  • 进度计划通常采用横道计划和网络计划,网络计划多用于比较简单的项目

试题注解:D
网络计划技术是指以网络图为基础的计划模型,其最基本的优点就是能直观地反映工作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一项计划构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为实现计划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同时,它运用数学最优化原理,揭示整个计划的关键工作以及巧妙地安排计划中的各项工作,从而使计划管理人员依照执行的情况信息,有科学根据地对未来做出预测,使得计划自始至终在人们的监督和控制之中,使用尽可能短的工期、尽可能少的资源、尽可能好的流程、尽可能低的成本来完成所控制的项目。

故D项错误,网络计划用于复杂项目。

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下列有关的原则中哪项是正确的?(2017-70)
  • 通用航空的陆域部分用地应归类为娱乐康体用地
  • 科学研究、勘测设计、观察测试、科技信息和科技咨询等机构,以及附设于单位内的研究室和设计室等的用地应归类为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 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学、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单位机构等用地应归类为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 公安局、公安分局、消防、防洪等设施用地,应归类为安全设施用地

试题注解:A
参见GBJ137 一201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B 选项不包括附设于单位内的研究室和设计室等的用地。C 选项不包括勘测设计单位。D 选项不包括公安局和公安分局

下列土地中,不属于建设用地的是:(2017-13)
  • 旅游用地
  • 农田水利用地
  • 军事设施用地
  • 交通水利设施用地

试题注解:B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3.2.2 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关于建筑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21)
  • 建筑密度反应了土地的使用率
  • 建筑密度是指建筑基底面积之和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中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构筑物、露天设备、堆场和作业场等总占地面积与厂区总用地面积之比
  • 建筑密度过高会引起场地环境质量下降

试题注解:C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2.0.10 建筑密度 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ratio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关于总图坐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017-04)
  • 总图指北针方向总是上北下南
  • 总平面图上有测量和建筑两种坐标系时,应在附注中注明两种坐标系统的换算公式
  • 建筑平面复杂时,直标注三个以上坐标
  • 如建筑物、构筑物与坐标轴线平行,可注其对角坐标

试题注解:A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
2.4.1 总图应按上北下南方向绘制。根据场地形状或布局,可向左或右偏转,但不宜超过45°。总图中应绘制指北针或风玫瑰图(图2.4.1)。

允许间隔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建筑高度是:(2017-41)
  • ≤50m
  • ≤60m
  • ≤75m
  • ≤100m

试题注解:A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016-2014(2018)》
7.2.1 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m。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确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30m,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长度仍应符合上述规定。

关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最小尺寸的说法,正确的是:(2017-42)
  • 对于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20m和10m
  • 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和13m
  • 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0m和15m
  • 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12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5m

试题注解:A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016-2014(2018)》
7.2.2 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场地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和车库出入口。
2 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和10m。对于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20m和10m。
3 场地及其下面的建筑结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
4 场地应与消防车道连通,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

相邻两栋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之间通过连廊、天桥或底部的建筑物等连接时,其防火间距与未采用上述连接时比较:(2017-38)
  • 减少25%
  • 不应小于4m
  • 防火间距不限
  • 防火间距不变

试题注解:D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016-2014(2018)》
5.2.2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2的规定,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除应符合本节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其他章的有关规定。

关于建筑设置消防车道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39)
  • 建筑的封闭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 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 当建筑物总长度超过220m 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 当建筑物沿街长度超过150m 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 当建筑周围设环形消防车道时,总长度超过220m 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试题注解:D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016-2014(2018)》
7.1.1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
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7.1.4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内院或天井的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当该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

当符合防火规范中有关允许减小间距的条件时,关于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民用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的说法,正确的是:(2017-37)
  • 不宜小于6m
  • 仍不应减小
  • 不宜小于4m
  • 不应小于9m

试题注解:B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016-2014(2018)》
5.2.6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当符合本规范第3.4.5条、第3.5.3条、第4.2.1条和第5.2.2条允许减小的条件时,仍不应减小。

关于幼儿园总平面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36)
  • 室外活动场地应有1/2 以上的面积在标准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
  • 在出入口处应设大门和警卫室
  • 出入口可设置在城市次要道路一侧,并设置供车辆和人员停留的场地
  • 两个班及以下时,可以建造在公共建筑的底层

试题注解:D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2016》
3.2.2 三个班及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应独立设置。两个班及以下时,可与居住建筑合建,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幼儿生活用房应设在居住建筑的底层;
2 应设独立出入口,并应与其他建筑部分采取隔离措施;
3 出入口处应设置人员安全集散和车辆停靠的空间;
4 应设独立的室外活动场地,场地周围应采取隔离措施;
5 室外活动场地范围内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措施。
3.2.3 托儿所、幼儿园应设室外活动场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班应设专用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不宜小于60m²,各班活动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
2 应设全园共用活动场地,人均面积不应小于2m²;
3 地面应平整、防滑、无障碍、无尖锐突出物,并宜采用软质地坪;
4 共用活动场地应设置游戏器具、沙坑、30m跑道、洗手池等,宜设戏水池,储水深度不应超过0.30m;游戏器具下面及周围应设软质铺装;
5 室外活动场地应有1/2以上的面积在标准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
3.2.6 托儿所、幼儿园基地周围应设围护设施,围护设施应安全、美观,并应防止幼儿穿过和攀爬。在出入口处应设大门和警卫室,警卫室对外应有良好的视野。
3.2.7 托儿所、幼儿园出入口不应直接设置在城市干道一侧;其出入口应设置供车辆和人员停留的场地,且不应影响城市道路交通。

关于居住区内道路设置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50)
  •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宜小于150m
  •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

试题注解:D
《2009JSCS-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
4.1.1 道路系统应有利于各类用地的功能分区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功能的合理布局,并有利于雨水排泄,便于管线敷设。
4.1.2居住 区道路系统应保障内外联系通畅、安全,避免迂回,便于消防车、救护车、货物、垃圾运输和居民小汽车通行。
4.1.3居住小区内道路应人 车有序,主要道路至少有两个出入口( 可以是两个方向也可是同-方向)。居住区规模较大时,应有两个方向与外界道路相连接。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4.1.4 居住小区内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 x 12m回车场。

按新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180-2018》
6.0.2 居住区的路网系统应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有机衔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区应采取“小街区、密路网”的交通组织方式,路网密度不应小于8km/km²;城市道路间距不应超过300m,宜为150m~250m,并应与居住街坊的布局相结合。
6.0.4 居住街坊内附属道路的规划设计应满足消防、救护、搬家等车辆的通达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要附属道路至少应有两个车行出入口连接城市道路,其路面宽度不应小于4.0m;其他附属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
2 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200m;

关于城市道路设置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48)
  • 大城市道路分为四级
  • 中、小城市道路均应分为三级
  • 大型工业区货运道路不直少于两条
  • 七度地震设防烈度的城市每个方向应有不少于两条对外放射道路

试题注解:B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2016年版)》
3.1.1 城市道路应按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6.4.5 大型工业区的货运道路,不宜少于两条。
7.1.3 城市道路应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7.2.5 城市主要出入口每个方向应有不少于两条对外放射的道路。七度地震设防的每个城市每个方向应有不少于两条对外放射的道路。

关于住宅区道路设置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49)
  • 应满足消防、救护等车辆通行要求
  • 道路设置与地震烈度无关
  • 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管线的埋设要求
  • 应满足居民汽车通行,同时保证行人、骑车人的安全便利

试题注解:B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180-2018》
6.0.1 居住区内道路的规划设计应遵循安全便捷、尺度适宜、公交优先、步行友好的基本原则,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的有关规定。
6.0.4 居住街坊内附属道路的规划设计应满足消防、救护、搬家等车辆的通达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要附属道路至少应有两个车行出入口连接城市道路,其路面宽度不应小于4.0m;其他附属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
2 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200m;
3 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最大纵坡应符合表6.0.4的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照或分段按照非机动车道要求进行设计。

关于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设计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2017-51)
  • 长度不直大于6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x 12m 的回车场地
  • 长度不直大于6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5m x 15m 的回车场地
  • 长度不直大于120m ,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 x 12m 的回车场地
  • 长度不直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5m x 15m 的回车场地

试题注解:C
《2009JSCS-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
4.1.4 居住小区内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 x 12m回车场。

城市居住区中,小区道路路面宽度是:(2017-52)
  • 不宜小于20m
  • 6-9m
  • 3-5m
  • 不直小于2 . 5m

试题注解:B
《2009JSCS-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此规范沿用老居住区规范规定如下:
4.3.3道路宽度
1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度宜为6 ~9m,建筑控制线之间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小于10m。
3 组团级道路路面宽度宜为3 ~ 5m,建筑控制线之间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理的区不小于8m。
4 宅前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 5m。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180-2018》对此有较大调整,请注意差异。
6.0.3 居住区内各级城市道路应突出居住使用功能特征与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两侧集中布局了配套设施的道路,应形成尺度宜人的生活性街道;道路两侧建筑退线距离,应与街道尺度相协调;
2 支路的红线宽度,宜为14m~20m;
3 道路断面形式应满足适宜步行及自行车骑行的要求,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2.5m;
4 支路应采取交通稳静化措施,适当控制机动车行驶速度。
6.0.4 居住街坊内附属道路的规划设计应满足消防、救护、搬家等车辆的通达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要附属道路至少应有两个车行出入口连接城市道路,其路面宽度不应小于4.0m;其他附属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

关于多层建筑物至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距离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53)
  • 面向小区道路无出入口时,应大于或等于3m
  • 面向小区道路有出入口时,应大于或等于5m
  • 面向居住区道路无出入口时,应大于或等于3m
  • 面向居住区道路有出入口时,应大于或等于7m

试题注解:D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180-2018》
6.0.5 居住区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6.0.5的规定。

关于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54)
  • 最靠近建筑物主要出入口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
  • 无障碍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 的轮椅通道
  • 地下车库不应设置无障碍停车位
  • 停车位的地面,应涂有停车线、轮椅通道线和无障碍标签

试题注解:C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3.14.1 应将通行方便、行走距离路线最短的停车位设为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
3.14.2 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的地面应平整、防滑、不积水,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3.14.3 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0m的通道,供乘轮椅者从轮椅通道直接进入人行道和到达无障碍出入口。
3.14.4 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的地面应涂有停车线、轮椅通道线和无障碍标志。

关于盲道设计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55)
  • 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提示盲道和行进盲道
  • 纹路应凹入路面4mm深
  • 颜色直采用中黄色
  • 表面应防滑

试题注解:B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3.2.1 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盲道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
2 盲道的纹路应凸出路面4mm高;
3 盲道铺设应连续,应避开树木(穴)、电线杆、拉线等障碍物,其他设施不得占用盲道;
4 盲道的颜色宜与相邻的人行道铺面的颜色形成对比,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宜采用中黄色;
5 盲道型材表面应防滑。

居住区内配套设置的居民汽车停车场、停车库最大服务半径不宜大于:(2017-56)
  • 50m
  • 100m
  • 150m
  • 300m

试题注解:D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8.1.4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00m,并不得大于200m。

新规对此无规定,相关条款如下,《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180-2018》
5.0.6 居住区应配套设置居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动车停车应根据当地机动化发展水平、居住区所处区位、用地及公共交通条件综合确定,并应符合所在地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
2 地上停车位应优先考虑设置多层停车库或机械式停车设施,地面停车位数量不宜超过住宅总套数的10%;
3 机动车停车场(库)应设置无障碍机动车位,并应为老年人、残疾人专用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和辅助工具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4 非机动车停车场(库)应设置在方便居民使用的位置;
5 居住街坊应配置临时停车位;
6 新建居住区配建机动车停车位应具备充电基础设施安装条件。

关于中小学设施布局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57)
  • 教室的外窗与室外运动场地边缘的问距不应小于25m
  • 教室的外窗与相对的教学用房间距不应小于25m
  • 运动场地的长轴直南北向布置
  • 应有半数以上的普通教室满足日照标准要求

试题注解:D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50099-2011》
4.3.3 普通教室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应少于2h。
4.3.6 中小学校体育用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类运动场地应平整,在其周边的同一高程上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空间。
2 室外田径场及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种球类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长轴南偏东宜小于20°,南偏西宜小于10°。
3 相邻布置的各体育场地间应预留安全分隔设施的安装条件。
4 中小学校设置的室外田径场、足球场应进行排水设计。室外体育场地应排水通畅。
5 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应采用满足主要运动项目对地面要求的材料及构造做法。
6 气候适宜地区的中小学校宜在体育场地周边的适当位置设置洗手池、洗脚池等附属设施。
4.3.7 各类教室的外窗与相对的教学用房或室外运动场地边缘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5m。

关于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中场地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2017-58)
  • 居住区地面停车场地属于道路用地,无需进行绿化
  • 地面停车场应尽量选用低矮灌木类或草皮绿化,以免影响行车安全
  • 停车场的分车带种植乔木时,其宽度不宜小于1.5m
  • 室外露天活动场地不应种植高大乔木影响使用

试题注解:C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JGJ/T229-2010》
5.4.4 场地设计时,宜采取下列措施改善室外热环境:
1 种植高大乔木为停车场、人行道和广场等提供遮阳;
这条没有特指露天活动场地,D错误。
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称为分车绿带,也称为隔离绿带。在车行道上设立分车带的目的是将人流与车流分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保证不同速度的车辆安全行驶。分车带的宽度,依车行道的性质和街道总宽度而定,高速公路分车带的宽度可达5-20m,一般也要4-5m,但最低宽度也不能小于1.5m。
故C为正确。

关于居住区绿地采用调蓄、转输雨水等的做法,错误的是:(2017-59)
  • 利用场地原有沟渠、水面设计景观水体
  • 采用下凹式绿地
  • 小区道路作为其两侧绿化排除积水的通道
  • 小游园、小广场等采用透水砖铺装

试题注解:C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180-2018》
7.0.4 居住区内绿地的建设及其绿化应遵循适用、美观、经济、安全的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保留并利用已有的树木和水体;
2 应种植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对居民无害的植物;
3 应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方式;
4 应充分考虑场地及住宅建筑冬季日照和夏季遮阴的需求;
5 适宜绿化的用地均应进行绿化,并可采用立体绿化的方式丰富景观层次、增加环境绿量;
6 有活动设施的绿地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并与居住区的无障碍系统相衔接;
7 绿地应结合场地雨水排放进行设计,并宜采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景观水体、干塘、树池、植草沟等具备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化方式。

关于屋顶绿地计人居住区内绿地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2017-68)
  • 屋顶绿地不可计入绿地面积
  • 符合一定条件的地上建筑的屋顶绿地可按50% 计入绿地面积
  • 符合一定条件的地上建筑的屋顶绿地可按30% 计入绿地面积
  • 符合一定条件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可计入绿地面积

试题注解:D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5.4.1 建筑工程项目应包括绿化工程,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采用包括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在内的全方位绿化;绿地面积的指标应符合有关规范或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建筑设计资料集 第2分册 居住(第三版)》P.9
绿地率计算的技术性规定
纳入绿地率计算的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物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关于居住区内人均公共绿地指标的说法,正确的是:(2017-69)
  • 五分钟生活圈不小于1.0m²/ 人,十分钟生活圈不小于1.0m²/ 人,十五分钟生活圈不小于2.0m²/ 人
  • 五分钟生活圈不小于1.0m²/ 人,十分钟生活圈不小于1.5m²/ 人,十五分钟生活圈不小于2.0m²/ 人
  • 十五分钟生活圈、十分钟生活圈、五分钟生活圈应分别达到1.0m²/ 人
  • 十五分钟生活圈、十分钟生活圈、五分钟生活圈均应达到1 .5m²/ 人

试题注解:A
此题原来按旧规范,以“组团、小区、居住区”出题,按照新规,替换为“十五分钟生活圈、十分钟生活圈、五分钟生活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180-2018》
4.0.4 新建各级生活圈居住区应配套规划建设公共绿地,并应集中设置具有一定规模,且能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居住区公园;公共绿地控制指标应符合表4.0.4的规定。

建筑物的无障碍平坡出人口的坡道最大坡度为:(2017-44)
  • 1 : 20
  • 1 : 12
  • 1 : 10
  • 1 : 8

试题注解:A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3.3.3 无障碍出入口的轮椅坡道及平坡出入口的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坡出入口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20,当场地条件比较好时,不宜大于1:30;
2 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的出入口,轮椅坡道的坡度应符合本规范第3.4节的有关规定。

关于居住区的竖向设计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43)
  •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填方量应大于挖方量
  • 应利于雨水利用,防洪排涝
  • 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
  • 对外联系的道路高程应与城市道路标高相衔接

试题注解:A
《建筑设计资料集 第2分册 居住(第三版)》
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原则:
I. 满足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
2. 合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及防护工程量。
3. 有利于建筑物布置、道路交通、工程管线敷设以及空间环境的设计。
4. 保证场地良好的排水。
5. 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落实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及控制标高。
6. 便于施工,符合工程技术经济要求。

关于确定需要时允许平行敷设在车行道下的工程管线的说法,正确的是:(2017-61)
  • 埋深较大,翻修较少
  • 埋深较小,翻修较多
  • 埋深较大,翻修较多
  • 埋深较小,翻修较少

试题注解:A
埋深大避免被车辆压损。翻修少避免影响道路使用。

关于居住区中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居住绿地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60)
  • 居住绿地的游步道应为无障碍通道
  • 轮椅园路纵坡不应大于8%
  • 轮椅专用道纵坡不应大于8%
  • 有三个以上出入口时,无障碍出入口不应少于2 个

试题注解:B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7.2.1 居住绿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绿地内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及建筑物类型包括:出入口、游步道、休憩设施、儿童游乐场、休闲广场、健身运动场、公共厕所等;
2 基地地坪坡度不大于5%的居住区的居住绿地均应满足无障碍要求,地坪坡度大于5%的居住区,应至少设置1个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居住绿地;
3 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居住绿地,宜靠近设有无障碍住房和宿舍的居住建筑设置,并通过无障碍通道到达。
7.2.2 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绿地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为无障碍出入口;有3个以上出入口时,无障碍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
2 居住绿地内主要活动广场与相接的地面或路面高差小于300mm时,所有出入口均应为无障碍出入口;高差大于300mm时,当出入口少于3个,所有出入口均应为无障碍出入口,当出入口为3个或3个以上,应至少设置2个无障碍出入口;
3 组团绿地、开放式宅间绿地、儿童活动场、健身运动场出入口应设提示盲道。
7.2.3 游步道及休憩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绿地内的游步道应为无障碍通道,轮椅园路纵坡不应大于4%;轮椅专用道不应大于8%;
2 居住绿地内的游步道及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如亭、廊、花架等休憩设施不宜设置高于450mm的台明或台阶;必须设置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并在休憩设施入口处设提示盲道;
3 绿地及广场设置休息座椅时,应留有轮椅停留空间。

关于城市工程管线地下敷设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62)
  • 压力管线让重力流管线
  • 易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 主干管线让分支管线
  • 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试题注解:C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2016》
3.0.7 编制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时,应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
1 压力管线宜避让重力流管线;
2 易弯曲管线宜避让不易弯曲管线;
3 分支管线宜避让主干管线;
4 小管径管线宜避让大管径管线;
5 临时管线宜避让永久管线。

下列管线交叉布置时,应布置在最上面的是:(2017-63)
  • 热力管道
  • 可燃气体管道
  • 电力电缆
  • 给水管道

试题注解:C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2016》
4.1.12 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管线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通信、电力、燃气、热力、给水、再生水、雨水、污水。给水、再生水和排水管线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敷设。

在寒冷或严寒地区,下列工程管线的直埋敷设中,属于按照土壤冰冻深度确定覆土深度的管线是:(2017-64)
  • 给水、排水、湿燃气管线
  • 热力、电力、电信管线
  • 给水、电力、电信管线
  • 排水、热力、电力管线

试题注解:A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2016》
4.1.1 严寒或寒冷地区给水、排水、再生水、直埋电力及湿燃气等工程管线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确定管线覆土深度;非直埋电力、通信、热力及干燃气等工程管线以及严寒或寒冷地区以外地区的工程管线应根据土壤性质和地面承受荷载的大小确定管线的覆土深度。

关于综合管廊管线布设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65)
  • 污水纳入综合管廊应采用管道排水方式
  • 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电缆同舱敷设
  • 人工煤气管道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 雨水纳入综合管廊可利用结构本体排水方式

试题注解:C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50838-2015》
3.0.1 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城市工程管线可纳入综合管廊。
4.3.4 天然气管道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4.3.5 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4.3.6 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电缆同舱敷设。
4.3.7 110kV及以上电力电缆,不应与通信电缆同侧布置。
4.3.8 给水管道与热力管道同侧布置时,给水管道宜布置在热力管道下方。
4.3.9 进入综合管廊的排水管道应采用分流制,雨水纳入综合管廊可利用结构本体或采用管道方式。
4.3.10 污水纳入综合管廊应采用管道排水方式,污水管道宜设置在综合管廊的底部。
【条文说明】
3.0.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城镇燃气包括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以及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密度大于空气,一旦泄露不易排出;人工煤气中含有CO不宜纳入地下综合管廊。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天然气逐渐成为城镇燃气的主流,因此本规范仅考虑天然气管线纳入综合管廊。

适宜采用综合管廊敷设的说法,错误的是:(2017-66)
  • 适直开挖路面的地段
  • 交通流量大的城市道路
  • 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
  • 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

试题注解:A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50838-2015》
4.2.5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综合管廊:
1 交通运输繁忙或地下管线较多的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工程地段;
2 城市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重要广场、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过江隧道等;
3 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
4 重要的公共空间;
5 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

关于综合管廊的敷设位置选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17-67)
  • 干线综合管廊直设置在机动车道下面
  • 支线综合管廊直设置在机动车道下面
  • 支线综合管廊不宜设置在非机动车道下面
  • 支线综合管廊不宜设置在人行道下面

试题注解:A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50838-2015》
4.4.2 干线综合管廊宜设置在机动车道、道路绿化带下。
4.4.3 支线综合管廊宜设置在道路绿化带、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
4.4.4 缆线管廊宜设置在人行道下。